01
招生简介
华南师范大学是国家“双一流”建设高校、“211工程”重点建设大学、广东省和教育部共建高校及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高校。华南师范大学经济学和管理学的学科建设历史悠久,经济学家、翻译家郭大力教授,经济学家汤在新教授等一批知名学者,曾执教于此,广布教泽。经济学科连续三期列入国家“211工程”重点建设学科,2015年进入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学科群项目。
经过长期的建设,经济与管理学院在学科建设、科学研究、人才培养等方面均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,形成了特色鲜明、优势突出的学科群。学院是全国首家通过BGA国际认证的师范类高校,是目前学校规模最大的院系之一。
华南师范大学MBA教育的发展依托于学校良好的办学条件,以及经济与管理学院学科群的建设优势,立足广东,辐射华南。结合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战略和未来新兴产业的布局需求,形成了公司治理、人力资源管理、创新创业管理、组织与战略管理等为特色的MBA培养体系,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、本土经验、社会责任感的商界精英和企业高级管理人才。经过多年的发展,华南师范大学MBA教育的知名度和品牌价值不断提升,得到了社会、企业和学员的一致认可与好评。
02
培养目标
华南师范大学MBA教育秉承“放眼未来,博采众长,广聚精英,合一知行”的发展理念,依托坚实的经济和管理学科基础,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本土化能力,富有创新、创业精神及社会责任感,合一知行的管理者及创业者。
03
培养特色
1.国际化和本土化相结合
采用国际一流的MBA教材与本土化案例相结合,引进国际师资与国内师资相结合;强化国际先进的MBA人才培养模式与国情相适应的MBA人才培养模式相结合,为国际学生与国内学生组成的多元化学生群体,提供具有全球视野的本土化培养。
2.创新与创业相结合
注重学员创新、创业能力的培养,设置专门课程训练培养学员的创新、创业能力。
3.“硬技能”与“软技能”相结合
加强学员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,以及相应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等“硬技能”的培养,注重学员人际交往能力、团队合作精神、社会责任感等“软技能”的提升。
4.特色专业方向
结合国内外社会经济发展形势和产业发展变化趋势,以及我校的优势学科和研究专长,设置以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、组织与战略管理、创新与创业管理、企业融资与资本运营、公司治理等为特色的MBA专业方向。
5.实施“双导师制”学校配备专业导师,同时从社会上聘请杰出企业家作为MBA兼职导师。
6.学习终身化选修课程和论坛向毕业校友终身免费开放,毕业校友可根据自主发展需要申请参加各类活动和课程。
04
招生见面会计划
在考生报考确认前,将于2024年6-10月组织招生见面会。考生可以先通过华南师范大学MBA教育中心网站(http://mba.scnu.edu.cn)预报名或书面申请参加,面试成绩本年度有效。具体时间安排请查阅MBA教育中心网站。
05
报考程序
1.报考条件(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,工龄计算期截至2025年9月1日)
(1)大专毕业后有5年或5年以上工作经验;
(2)大学本科毕业后有3年或3年以上工作经验;
(3)已获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并有2年或2年以上工作经验。
2.报名程序
(1)考生须在2024年10月网上报名时间内,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(http://yz.chsi.com.cn或http://yz.chsi.cn),按报名网站的提示和要求填写本人报名信息,期间考生可修改本人信息。
(2)资料确认时间:2024年11月中旬(详见考点公告),具体要求另行通知。
3.联考联考时间为2024年12月中下旬(具体按教育部统一规定),科目包括:管理类综合能力(数学、逻辑、写作)和英语二;联考地点:由广东省考试院指定考场。
4.复试考生在网上查询是否进入我校复试名单,根据MBA教育中心的安排进行复试。
复试内容包括:英语口语测试、政治理论、综合素质测试(包括笔试和面试)。
若以上招生政策与教育部颁布的2025年相关招生政策或与我校2025年的招生简章不一致,则均按教育部相关文件和我校招生简章执行。
06
学习方式
1、全日制MBA:学制两年。非定向就业考生人事档案和户口可转入学校,安排住宿,食宿费用自理。
2、非全日制MBA:学制三年,可适当延至五年,星期六、星期日上课。
3、国际交流:安排两周至半年的国外短期考察、学习或实习,费用自理。
4、授课语言:以中文(普通话)为主,英语为辅进行讲授,部分课程为全英文教学。
07
学历与学位授予
在规定年限之内,修完规定课程并获得相应学分,完成硕士学位论文撰写并通过答辩,经校学位委员会审核批准后,颁发国家统一制定的工商管理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。
报名咨询
地址:东莞市莞城区莞太路120号金马大厦六楼
联系电话:0769-22314696、22314699 15802027699(冯老师)13118811242(小袁老师) 13038892266(刘老师)